CD46是由Cole等人在1986年應用C3b親和層析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上發現的一種膜蛋白,又稱為膜輔蛋白(MCP)。在核苷酸序列上MCP與衰變加速因子(DAF)具有同源性,但蛋白結構與功能不同,從而它被認為是補體系統的一種新的調節蛋白,在第四屆國際白細胞分型討論會上將其命名為CD46。
CD46為一單鏈跨膜糖蛋白,其染色體定位于人類1號染色體短臂的32號區,分子量為45-70 kDa,又命名為gp45-70,屬于補體活化調節蛋白因子家族。由于能夠表達的CD46通常不包含外顯子A,所以根據不同的組合方式,CD46分為四種亞型:C1、C2和BC1、BC2。BC亞型較C亞型分子量大。
CD46作為膜輔因子介導的C3b和C4b裂解輔助因子,是先天免疫系統中經典和選擇性補體激活級聯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。裂解多余的C3b可以產生膜結合的C3bi和可溶性C3f。C4b的裂解可以產生膜結合C4d和可溶性C4c。 而細胞結合的切割片段不能繼續激活補體級聯反應。這個過程可以保護宿主細胞免受補體系統的意外裂解。